首頁 歷史

大明1630

第四十一章 王承恩

大明1630 克里斯韋伯 4053 2015-11-19 09:00:21

    神一魁見劉成如此,方才有了七八分相信對方當真不要自己的賄賂,小心的將包裹放到一旁,低聲道:“像劉大人這般人物,小人平生還是第一次見過?!?p>  “大頭領(lǐng),倒不是我不喜歡銀子,而是制軍大人臨別之前再三叮囑過,對你寄望甚深,這燙手的銀子,本官如何敢拿?“

  “寄望甚深?大人說笑了。“神一魁聞言一愣,趕忙低下頭答道。

  “你以為我是在開玩笑嗎?“劉成微微一笑,指著一旁的杜國英問道:”你可認識這個人?“

  神一魁看了杜國英一會,最后還是無奈的搖了搖頭:“有些眼熟,但卻認不出來。“

  “那就算了!“劉成暗想這樣也好,省得相互之間尷尬。

  “我只告訴你,這位杜大人在此之前也是做賊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朝廷欽命的五品武官,只要你們好生做,將來的前程也絕不會低于他的?!?p>  神一魁與不沾泥對視了一眼,從對方眼里都看到了躍躍欲試的興奮,神一魁低聲道:“小人愚鈍,還請大人提點?!?p>  “我就把事情捅開了說吧,制軍大人臨別之前說了,這一仗打完了,他就不打算再在陜西動兵戈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們兩位了?!眲⒊缮斐鲋割^點了點神一魁與不沾泥:“做得好,一個守備總是有的?!?p>  “還請大人細說!”

  “這么說吧,那天在西川河官軍是打贏了,可陜西小股的桿子還是不少,少說也有七八十股。這就沒法用官軍來剿了,一來是沒有那么多錢,二來官軍的德行你們也都知道,要都用這群丘八太爺,一路殺過去就算流賊給剿平了,陜西也成了一片白地,誰來給朝廷繳糧納稅?”

  聽到這里,神一魁與不沾泥算是明白了七八分,神一魁小心翼翼的答道:“那制軍大人是想要招撫?”

  “也不能說招撫!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林子大了什么樣的人都有,那么多桿子,誰知道哪個肯就撫,哪個腦后生了反骨?你們現(xiàn)在手頭有多少人馬?“劉成突然問道。

  “騎兵有一千兩百多,步兵多一些,有兩千三百多?!?p>  “好,就按你們過去的法子搞,肯就撫的就撫,不肯就撫的就滅了他。老弱淘散回鄉(xiāng),朝廷赦免舊罪,發(fā)給牛籽;壯勇補入軍中吃糧餉,你們看如何?”

  “一切都聽大人吩咐?!?p>  陜西行都司莊浪衛(wèi)。

  已經(jīng)是崇禎四年的晚春了,但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依舊看不到一點春天的痕跡,依舊是裸露著巖石的亂石灘,覆蓋著積雪的山地、除了天空中的蒼鷹和偶爾出現(xiàn)的野狼,看不到一點生命的跡象。一小隊人馬蜿蜒在山間,從遠處望去,就好像一條細細的黑線。

  “自成叔,還要往西走嗎?”李過有些畏縮的問道,自從與神一魁分手之后,這一行人已經(jīng)向西走了快一個月了,雖然時間已經(jīng)變成了晚春,看目光所及之處的綠色卻越來越少,倒像是回到了冬天。

  李自成沒有說話,他驅(qū)趕著自己的戰(zhàn)馬登上路旁的一個小丘,向四周看了看說:“過了前面那道嶺,然后折向西南,再走兩天就到了!“

  “到哪兒了!“李過打馬跟上了李自成,此時他們距離部屬已經(jīng)遠了些,李過說話的聲音也大了不少:”叔,你說要去西番地,可這也太遠了吧,官兵是追不過來了,可大伙吃啥呀?“

  “你怕啥,過了那道嶺就是湟水,那邊都是河川地,種地放牧都好,以前聽路過的老軍說就算養(yǎng)幾十萬人也養(yǎng)的起,還怕養(yǎng)不起我們這千把人?“李自成的神情卻輕松的很,相比起前些日子,他的神色開朗了許多。

  “叔,你知道那邊是湟水,可別人不知道呀,這些日子下面的人可人心惶惶的,你也不管管?!?p>  “我是故意這樣的?!?p>  “故意?“李過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不錯?!袄钭猿傻纳裆兊脟烂C了起來:”我這些日子想了很多,我問你,這次義軍有幾萬人,為啥還是被官軍打的這么慘?“

  “大伙兒心不齊,還有官軍的奸細?!?p>  “不錯,歸根結(jié)底還是大伙兒沒法心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打起仗來狼上狗不上,還有人背后捅刀子。我這次就想明白了,一定要練出一支打不垮,跑不散的鐵軍來。路上我們就睜大眼睛看著,誰是鐵打的漢子,誰是嘴上油光,兩腳發(fā)軟的稀爛貨,都現(xiàn)出形來。到了西番地,鐵漢子上,稀爛貨下,我李自成可不搞那種和稀泥的事情?!?p>  “自成叔你也不早說!”明白了叔叔的用意,李過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

  “現(xiàn)在說也不晚,補之你嘴巴還不嚴實,若是讓你先知道了,一定會露出痕跡的?!崩钭猿尚α似饋恚骸拔揖褪遣蛔屗麄冎溃纯凑l是破銅爛鐵,誰是百煉精鋼!”

  北京的晚春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季節(jié),從蒙古高原刮來的西北風(fēng)夾帶著細密的黃土和沙子爬過燕山山脈,來到這個帝國的心臟,將天空刮得天昏地暗,待到風(fēng)停了,無論是房屋、牲口、行人的身上都多了一層沙土。

  “起窗!“隨著一名太監(jiān)宏亮悠揚的號令聲,乾清宮養(yǎng)心殿四邊的那層碧綠色的紗窗被揭開了,外間的陽光照了進來,屋內(nèi)頓時亮堂了不少。崇禎皇帝微微的皺起了眉頭,已經(jīng)習(xí)慣了屋內(nèi)昏暗的燭光的他覺得有些刺眼。

  “皇爺,歇息會吧!“站在崇禎身后的王承恩低聲說道,他看到崇禎微微的點了點頭,趕忙對一旁的小太監(jiān)使了個眼色,小太監(jiān)機敏的上了一碗?yún)⒉?。王承恩看到崇禎臉色不錯,便低聲道:”皇爺,皇后陛下讓奴才傳話,說西苑前些日子來了幾只白鶴,梅花也開了不少。明日里若是天氣好,要不與幾位貴妃同去游賞一番。“

  “哦!”崇禎將茶碗放回了幾案上,小太監(jiān)小心的將茶碗拿走了,崇禎又拿起方才看到一半的折子瀏覽起來,站在身后的王承恩也不知道崇禎的意思,只能半弓著身子陪著。過了約莫半響功夫,崇禎突然問道:“這些日子皇后家里可有人入宮探望?”

  王承恩的額頭立即滲出了一層冷汗,他咬了咬牙,低聲答道:“稟告皇爺,三天前是皇后母親的生日,是以有入宮,皇后陛下還有賜宴,按照舊例賞了一千兩銀子,三百匹蘇娟,幾件玉器?!?p>  崇禎皇帝頭也不抬的答道:“嗯,王伴兒,你告訴皇后,朕允了!“

  “奴才遵旨!“王承恩應(yīng)了一聲,倒退著出了殿外,早有一個等候已久的太監(jiān)迎了上來,諛笑道:”如何,皇爺允了嗎?“

  王承恩點了點頭:“溫公公,您替我給皇后娘娘傳個話,陛下方才有問過我這幾日可有她家人可有入宮探望,我照實說了?!?p>  那位姓溫的太監(jiān)臉色微變,趕忙躬身道:“小人一定把話帶到,這里先替皇后娘娘謝過王公祖您了。“

  “當不得!“王承恩趕忙制止住對方的話語:”咱們是天家的奴才,與宮里的貓兒狗兒一般,千萬莫要亂說話,逾越自己的本分!“

  “老公祖教訓(xùn)的是!”那姓溫的太監(jiān)拜了一拜,轉(zhuǎn)身離去了。王承恩看著對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轉(zhuǎn)角,方才重新回到崇禎的身后,伺候著崇禎批改奏折。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崇禎將手中那份折子放回幾案上,嘆氣道:“朝中群臣,只論敵我,不論是非,不想唐宋朋黨之禍,現(xiàn)于今日呀!”

  王承恩微微一愣,他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回答,只能應(yīng)付了一句:“皇爺圣明!”

  崇禎站起身來,在幾案前急促的踱步起來,走了幾圈突然激憤的說道:“不管怎么說楊鶴總算是平定了西北亂事,撫也好,戰(zhàn)也好,少花銀子就好。可朝堂上有些人整日里就死死抓住他**鹽政一事不放。一點也不體諒現(xiàn)在國事多艱,沒有一點公忠體國的意思?!?p>  面對崇禎的這一番話,王承恩知道自己不能再用“皇爺圣明”一類的話語應(yīng)付過去,必須說點什么了。他雖然出身貧苦(不然也不會做太監(jiān)),并非經(jīng)歷科舉的士人,但他也并非不是那種自小就承擔雜役的低等太監(jiān)。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宦官干政十分警惕,不許太監(jiān)干政甚至識字,但其后成祖在其奪位的過程中太監(jiān)為其出力甚多,因此從成祖開始宦官在明代中樞政治里的地位就提高了許多,其后到了宣宗時期在明宮廷里甚至開辦了小學(xué)堂,由翰林院中的年輕翰林為專門挑選出來的幼年宦官講學(xué),為司禮監(jiān)等內(nèi)廷部門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王承恩便是這些精英中的一員。受過的教育和經(jīng)歷讓王承恩有比崇禎皇帝對明末政治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他很清楚眼前的朋黨政治是造成明末這種政事混亂,朝廷軟弱無力的真正原因,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嘉靖、萬歷、天啟幾任天子對朝政放任不管、甚至有意促成的必然結(jié)果;而他所受的教育也讓這位宦官在文化上有一種士大夫的自覺,畢竟他雖然是一名公公,但所受的教育,所結(jié)交的人卻和一個士大夫階層的精英沒有任何區(qū)別,唯一不同的是他當官不需要科舉。因此無論是從事實還是從個人的主觀感情王承恩都不愿意附和崇禎皇帝對外廷的指責(zé),但身為天子家奴的他又不可能直言相抗。因此他稍一猶豫,便笑道:“皇爺所言自然圣明,不過小人前幾日在家中聽下人說了一樁順天府的案子,倒是有趣的很?!?p>  “哦?說來聽聽?”

  “老奴遵旨!”王承恩做了一揖,便笑著說道:“這案子是這么回事,一家商戶主人突然得急病死了,留下一筆家私來,兩個兒子爭產(chǎn),把棺材都落在家里,就告道堂上來了,兄長說弟弟不孝悌,弟弟說兄長不友恭,實在是難看的很。堂上主人打官司,堂下兩個兒子的媳婦家親屬也扭做了一團,看熱鬧的人多的將順天府門口的那條街都堵的差不多了——”

  “那順天府尹居然也不管管,當真是無能之極!“崇禎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父死未葬,便兄弟爭產(chǎn),兩個人都是不孝,先申斥一番再說,然后讓他們先回去把喪事辦好了,再說家產(chǎn)的事情。“

  “皇爺說的是!“王承恩豎起了大拇指,笑道:”其實這國就是家,家就是國。大臣之間爭吵不休也是尋常,只要他們把差事辦好了就是。再說了,若是沒有敵黨,朝堂上只有一個聲音,如張江陵張先生那般,恐怕對閣里那幾位老先生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崇禎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王承恩口中的張江陵便是萬歷皇帝時候的首輔張居正,此人深得當時的天子生母李太后信任敬重,又與掌握內(nèi)廷大權(quán)的提點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交好,成為了自明開國以來權(quán)力最大的首輔大臣,從而進行了以“一條鞭法”為核心的逐項政治經(jīng)濟改革,可謂是權(quán)傾天下。但由于他權(quán)力太大,樹敵太多,逐漸為萬歷所忌,死后不久就遭到群起而攻之,遭到抄家奪謚的悲慘下場。由于天啟皇帝始終沒有太子,因此朱由檢雖然是藩王,但實際上是被視為太子培養(yǎng)的,并沒有按照明代通常的政治規(guī)則到了一定年齡就離開北京出外就藩,受過皇家教育的他自然對王承恩提到的張居正的事情心里有數(shù),王承恩的意思很明白:朝堂上有爭吵是常事,這對皇帝和輔臣其實都是好事,要緊的事這種爭吵不要讓政事無法執(zhí)行下去,而這就是天子的職責(zé)了。

  “王公公,那你說這折子應(yīng)該如何處置呢?”崇禎說到這里,平日里總是矜持而又危險的臉上露出一絲輕松的笑容:“你可莫要再說什么祖上規(guī)矩了,畢竟早晚這司禮監(jiān)你也要去走一遭的,朕總要看看你有沒有這本事?!?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