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魚
一、炒魚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說想吃媽媽做的炒魚,有點驚駭。有蒸魚,有煎魚,有炸魚,有燒魚,有燉魚,唯獨沒聽說過炒魚,炒魚大概要炒碎了吧。
這“炒魚”大概只是這位朋友的一家之言。
因為生活在水中,有浮力,肌肉不用太強壯也能自由行動,海里的魚因為海水浮力更大連骨頭(魚刺)也不要了,魚肉基本都是脆嫩的,做魚的時候一翻就碎。
突然想到老子的那個妙喻,“治大國,若烹小鮮”,說的是治理國家要像烹飪小魚一樣不能經(jīng)常翻動,其實何止小魚,即便大魚,多翻幾遍也碎得沒法吃了。
這一句比喻,老子是說治理國家不能采取過多的干預,像漢初正是在治國理政中吸收了黃老思想,與民休息,才在國初經(jīng)濟凋敝的條件下,產(chǎn)生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老子還說“治人事天,莫若嗇”,管理者,最好吝嗇一點,順應自然,少做點事。
二、飄風不終朝
大雨落地,一會兒庭院和街道上就匯聚起了水流。那雨點砸在水面上,形成一個個大水泡,懂的人說這大泡的雨下不久,往往一會雨也就停了。
大泡的雨下不久,反而是牛毛細雨能絲絲散散地下上一整天,讓人不耐煩。
在《道德經(jīng)》中讀到“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也是個明白這種道理的人。
三、太上,不知有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p> 這一段是說最好的統(tǒng)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差一點的統(tǒng)治者,人民親近并稱贊他;再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輕蔑他。統(tǒng)治者誠信不足,人民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統(tǒng)治者能閑庭信步,不用多說話。事情辦成了,老百姓會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老子崇尚的統(tǒng)治者是不多管閑事,順應民意、自然,無為而治的,所謂“無為”只是不做違背自然和人性的事情而已。
四、不笑不足以為道
像孔子當年推行自己的仁政,四處碰壁,老子推行自己的“道”也碰壁不少。
老子說,“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p> 老子認為人們只要做到慈愛、勤儉、謙讓,世界就變得美好了。
可是天下人都說他的思想太泛泛,太理想化了,不好落到實處。
下面的這段話或許反映了同樣的困境: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p> 意思是說,高明的人聽說“道”會勤勉地實行,覺悟差一點的人聽說“道”,有時候會實行,有時候則拋之腦后,愚蠢的人聽說“道”,會笑掉大牙。
面對大眾的冷漠嘲笑,老子干脆說不簡單到被大家嘲笑就不是道了。
五、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這一句是說,知道自己無知是高明的,無知還裝作知道是有病。
圣人之所以沒有病,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問題,并能及時改正。這或許能與書里面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對上號,因為不自滿,長求進步,長求改革,所以不會滅亡。
六、無之以為用
老子定是個生活家。
他看到做魚想到治國理政,看到車輪、陶器,又想到了自己的“無為”。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p> 說的是車輪,陶器,窗戶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他們被鏤空了,“無”。
像橋洞,像櫥柜,像爐灶,像房子,哪里不是”當其無,有室之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