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為太子師

第105章 考核制度

我為太子師 邊走邊問 2386 2022-12-12 23:59:49

  在回京城的路上,楊安和太子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雖然朝廷開倉放糧,暫時解決了災(zāi)民們的饑飽問題,可誰也不知道這場災(zāi)荒會持續(xù)多久。

  官倉的糧食,只能救得了一時。

  太子擔(dān)心官倉的糧食不夠用的時候,楊安已經(jīng)想得更遠。

  楊安甚至想到,如果持續(xù)災(zāi)荒,就只能再從其它地方運來糧食。

  而關(guān)中大旱之時,江南由于位置特殊,河流湖泊較多,正是豐收的季節(jié)。

  所以第一個選擇,就是從江南調(diào)運糧食。

  可是此時鐵路還沒有被發(fā)明出來,運輸條件十分有限。

  隋朝的時候,運輸?shù)耐緩?,不外乎是陸路和水路兩種。

  陸路運輸,主要靠人力和蓄力,比如馬車。

  水路運輸,靠的主要是水力,比如輪船。

  而相較于馬車運送,水路運輸則要便捷得多。

  所以,就算是從江南運送糧食過來,第一選擇也肯定是走水路。

  而隋文帝其實此前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為了讓運輸更加便捷,開皇四年,隋文帝便已經(jīng)下令開鑿了一條從洛陽到大興帝城的運河。

  這就是最早的廣通渠,以方便從江南運送物資到大興城。

  但這條運河,只能溝通洛陽到京城,并不能做到貫通南北。

  楊安想到這里,不禁想起來歷史記載中的隋煬帝楊廣。

  雖然楊廣是個暴君,但是在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這件事上,體現(xiàn)了高瞻遠矚的眼光。

  只是楊廣在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因為不能體恤百姓,濫用民力,致使百姓民夫大量死亡。因此失去民心,才導(dǎo)致了大隋朝的短命。

  但無論如何,開鑿大運河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如果在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楊廣能夠放慢一下腳步,多體恤一下自己的子民,讓他們能夠稍稍喘口氣,得到及時的修養(yǎng)生息,也不至于讓百姓與皇帝離心離德。

  正因為楊廣是個剛愎自用的暴君,在登上皇位后,無論是誰提出建議,只要不對他的胃口,都被他免官或者處死,沒一個能安度晚年。

  這也正是楊安寧愿選擇輔佐太子楊勇,而放棄楊廣的關(guān)鍵所在。

  楊安看著策馬走在前面的太子,不由得感慨萬千。

  這一路走來,雖然艱難,但總算沒有辜負自己的付出。

  此次賑災(zāi)之行,最大的收獲,就是讓太子親身體驗到了民間疾苦。

  事實證明,太子并非歷史上所記載的,一味沉迷于荒淫享樂。

  只要給太子一個機會,他做得并不比楊廣差。

  在咸陽視察賑災(zāi)情況時,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連米粥都難以下咽,

  但僅僅幾日過去,看到災(zāi)民們的凄慘狀況,他已經(jīng)學(xué)會和災(zāi)民們吃一樣的伙食,并再三交代,不許搞特殊化。

  因為看到咸陽的官員賑災(zāi)不力,他甚至怒不可遏,要就地處死這些貪官污吏。

  在回京城的路上,遇到路窄的地方,太子也會跳下馬來,將馬牽到一邊,讓災(zāi)民們先走。

  凡此種種,說明太子已徹底向過去貪于享樂的日子告別,而且是從骨子里的改變。

  在回來的路上,太子并沒有和高穎匯合,而是直接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已是早朝退朝之后。

  太子沒有片刻停留,直接在皇宮的仁壽殿找到了隋文帝和獨孤黃守。

  隨后,太子將楊安替他寫好的奏章,面呈給了隋文帝。

  隋文帝結(jié)果奏折之后,并沒有急著打開,而是看向太子問道:

  “太子,此次開倉放糧,效果如何?”

  “回稟父皇,”太子鄭重道:“在父皇的英明決策下,開倉放糧之后,受災(zāi)地區(qū)的饑荒問題,已經(jīng)得到大幅度緩解。”

  “而在外逃荒的災(zāi)民,得知開倉放糧之后,也大分部都已回到所在之地,而沒有來得及趕回的,也已經(jīng)在途中?!?p>  “災(zāi)民們收到賑災(zāi)的糧食之后,對父皇感恩戴德,紛紛口呼皇上萬歲,朝著京城的方向而拜。”

  “官倉內(nèi)的余糧,如果能夠合理分配,尚能支撐半年,足夠災(zāi)民們度過寒冬。”

  “只是兒臣在賑災(zāi)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有賑災(zāi)官員與當(dāng)?shù)卮髴艄唇Y(jié),貪污腐敗,借機斂財?!?p>  “嗯?”隋文帝聽到此處,不由得臉色一變。“竟然有此事?”

  “究竟是何人所為?你快快說來?!?p>  太子隨后,將咸陽縣令錢壽安貪腐之事詳細說了一遍。

  聽太子說到,逃荒的百姓們食不果腹,以草根樹皮為食,而縣令卻在府邸內(nèi)大辦納妾的喜酒之時,隋文帝怒不可遏。

  隋文帝最恨的,就是官員貪污腐敗。

  為了抓貪官,隋文帝甚至發(fā)明出最早的“釣魚執(zhí)法”。

  可是還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貪官,這讓隋文帝覺得防不勝防,

  他恨不得馬上將錢壽安抓到面前,亂棒打死。

  不過,太子并沒有說出自己的懷疑,他和楊安都推斷錢壽安背后有更大的后臺。

  只說錢壽安是畏罪自殺。

  在聽太子說到錢壽安自殺之后,隋文帝連嘆可惜,說實在是便宜他了。

  隨后,太子又說了沿路看到的災(zāi)民們的凄慘狀況。

  隋文帝聽得眼淚滾滾而下,當(dāng)即說從今日起,自己要帶頭節(jié)約,并在一個月內(nèi)不喝酒吃肉。

  說完這些情況后,太子也將如何預(yù)防和減少貪污腐敗的六項措施提了出來。

  太子此前早已將這六項措施爛熟于心,向隋文帝說起時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隋文帝本來皺著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開皇十四年年底,隋文帝針對如何預(yù)防和減少貪腐現(xiàn)象,在原有的“刺史制度”上,制定了一項新的考核制度。

  這個考核制度,專門用來考核大隋朝的所有官員。

  而考核的基本原則,正是賞罰分明。

  此前的刺史制度,是在各州設(shè)立一名刺史,以監(jiān)察當(dāng)?shù)毓賳T。

  但因為刺史長期居住各州,極有可能和當(dāng)?shù)毓賳T沆瀣一氣。

  而隋文帝建立的賞罰分明的考核制度,則可以很好地避免這個弊端。

  正如楊安給太子分析過的一樣:貪是人的本性。

  不論是何種渠道上來的官員,只要他是個人,他就有貪欲。

  但道德高尚的官員,他會守住清正廉明的底線,控制住自己的貪欲,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道德低下的官員,則被貪欲吞噬擊潰,越來越腐化墮落。

  隋文帝在考核制度中規(guī)定,地方刺史每年到京城述職,根據(jù)政績決定賞罰。

  平時還不定期派出檢察官到地方尋訪,地方官一旦被查出貪污腐敗,立即賜死。

  這是罰的方面,而有罰就有賞。

  對于清正廉明的官員,隋文帝則根據(jù)其考核政績,加以重用,并且毫不吝嗇,賞賜大量布帛綢緞銀兩。

  盡管自己提出的建議,通過太子轉(zhuǎn)交之后,得到了隋文帝的重視并采納。但楊安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因為他此前提出的開倉放糧的建議,雖然得到了隋文帝的采納,但此時的效果仍然還不明顯。

  楊安擔(dān)心,如果關(guān)中大旱持續(xù)個一兩年,開倉放糧的效果,便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到時候,天象仍然沒有好轉(zhuǎn),隋文帝會認為自己受到了太子和楊安的愚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