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江山物語

第五節(jié)

江山物語 林浩公子 5757 2011-04-08 18:00:52

    5

  和珅二十一日回京,二十二日晨上折子,同日晌午,乾隆看完和珅的折子僅四個時辰后,許維便在府中與眾人一同欣賞著和珅的佳作。

  對于和珅的折子,言世鐸首先發(fā)言道,

  “許少兄,這和珅的折子甚是厲害,把先前我等提出的疑點都一一彌縫上,現(xiàn)在還反倒打一耙,說少兄你意圖以此案揚名天下并強行翻案,實在是可氣呀?!?p>  許維曬然一笑,不置可否地反問道,

  “言老,那你意下如何?”

  “即刻上折駁斥和珅的奏折,無論以何種理由,都必須進行第七次會審。如不這樣,整個局勢必會被和珅所掌握。”其他在場的眾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許維覺得言世鐸此言甚合己意,但還需再集思廣益一番,畢竟以何種理由駁斥和珅非常的關(guān)鍵。

  風(fēng)云看出許維的疑慮,發(fā)表看法道,

  “大人,仔細(xì)揣摩這和珅的奏折,不難發(fā)現(xiàn)他極力粉飾案中疑團。案經(jīng)多人多次審理,出現(xiàn)多處的說法不一,前后矛盾之處。任憑和珅再怎樣的彌補,總還有些是越補越糟糕的,真的是欲蓋彌彰。

  就如在其奏折中幾位證人,都說張寅山死后次日口、鼻兩處流出血來,而另一位證人鄭娥之父鄭愉則證明張寅山死后只口中流血。那么到底是一處流血還是兩處流血?和珅有什么理由否定掉鄭愉的證言而采納其他人的證言呢?

  再者說來,這奏折上共有十三人的證言,可卻未按有人犯或證人的手印,只在兩頁的騎縫中蓋有和珅欽差大臣的關(guān)防?!?p>  風(fēng)云頗有些得意地指出道,

  “大人,您大可借這一事實,上奏皇上。說聽聞當(dāng)?shù)厝朔从常瑥埬该肥弦蝗水嬃似呷说墓?。和珅定然百口莫辯,如果沒有一人畫七人的供,那為何不把人犯及證人的供詞上交朝廷,其中必有曲折。以皇上的英明,定會再次重審該案?!?p>  風(fēng)云不愧是老捕快,一語便擊中和珅的要害。和珅也是畫蛇添足,太過于結(jié)案速度而想當(dāng)然地把犯人的證詞也夾在奏折內(nèi)呈了上去,以為這樣一來就顯得證據(jù)確鑿了,可百密一疏未能讓人犯按下手印,被風(fēng)云抓住了漏洞。

  許維聽了風(fēng)云的話后,非常的滿意。這風(fēng)云分析精密,且處事得當(dāng),不愧是一名能吏。

  此時,從府外跑進一人,許維一瞧,是京師胡慶余堂的人,專門負(fù)責(zé)呈送外地胡慶余分堂的緊急密報的。

  “大人,山西胡慶余分堂來報?!?p>  哦?山西方面有信息?必是緊要事情。許維趕忙沖著那人說道,

  “那就快快道來?!?p>  “蒼霞鎮(zhèn)仁愛藥堂老板朱升昨日突然暴斃于家中,而關(guān)押獄中的生員李冰也因病死亡。”

  哈,真是那么巧嗎?在節(jié)骨眼上,重要證人死去,我看定是和珅弄的手腳。

  許維不敢再作耽擱,馬上在書房中寫折子給乾隆,要求朝廷第七次審理張鄭氏因奸謀夫一案,并在折中詳細(xì)駁斥和珅的每一條言論,當(dāng)然以風(fēng)云所述為重中之重,并提及山西的兩名重要證人無端死亡之事。

  許維造假功夫不輸于和珅,他特意給和珅也安了項罪名:

  該欽派大臣素與撫臣金永駿私下交好,不為外人所道,其辦理此案外示嚴(yán)厲,中存偏袒,于案中緊要關(guān)鍵并未虛公訊究云云。

  乾隆自命千古一帝,接到許維的奏折后,與和珅之折一對比,不由也心頭疑慮頓生,此案看來疑點頗多,不能簡單定案完事。

  再加上京師早有許維派出的人廣布謠言,說和珅此次斷案必官官相護,維持原判等等,這些都已經(jīng)傳入了乾隆的耳內(nèi)。和珅確如坊間所說維持了原判,如果自己準(zhǔn)了和珅的奏,也定必被人訴說為昏君一個。

  乾隆先是下旨讓刑部在二日內(nèi)對張鄭氏因奸謀夫一案進行詳細(xì)的研究,看看有哪些可疑之處,提出意見以便供自己參考。

  刑部接到圣諭后,立刻進行審查卷宗的工作,不久就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一些疑點:

  一是關(guān)于八月二十日冒新園有無進入張寅山家,有無被張寅山撞破奸情的問題,前后上奏材料所述不一。最早在巡撫金永駿向朝廷的具題中,說當(dāng)日冒新園進入鄭娥家并調(diào)戲鄭娥,被張寅山發(fā)現(xiàn),鄭娥被張寅山責(zé)打。和珅的定案奏折中則說當(dāng)日是因鄭娥腌菜遲延而被張寅山責(zé)打。二是關(guān)于冒新園買砒礵的時間問題,前后幾次上奏朝廷的材料所述不一,先是說初三日,后又說是初二日。

  刑部由此提出三不信:

  在定山府不買,反而到了蒼霞鎮(zhèn)買,此為不可信一。龍山乃是大城鎮(zhèn),冒新園為了辦理中舉事宜而去了龍山府,沒有理由不在龍山府買而到偏遠(yuǎn)的可能缺貨或者不敢賣與砒塽的蒼霞鎮(zhèn)去買。

  在陌生處不買,反而在熟悉人處買,此為不可信二。買砒礵毒害人命,此乃天大機密之事,任何細(xì)節(jié)都不應(yīng)泄露。在龍山府買砒礵,人地生疏,一旦得手后皆不會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想來一名中舉舉人不會如此粗心大意地在熟悉人處買謀毒害人之物。

  宜時不交砒毒,不宜時交,此為不可信三。據(jù)和珅定案奏折所說,冒新園交給鄭娥砒礵時間在傍晚,而傍晚則是張寅山最有空閑的時間,實在是令人難以相信。

  乾隆帝看完刑部回奏之后,因本案主要證人朱升已死,無法靠證人的供詞和人犯的口供定案,便果斷地下旨由刑部直接派人從龍山縣運張寅山的尸棺進京,重新勘驗張寅山的死因,并特別要求沿途各州縣都需在尸棺上加貼封條,以免尸棺被掉包。

  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刑部在京師的龍華寺開棺驗尸。作為皇上親自指派的督察官,十五阿哥永琰,則與一眾軍機大臣端坐于己于人寺前搭起的帳篷下,和珅及許維這兩個冤家對頭赫然也在其中。

  由于此案影響很大,龍華寺外早早就擠滿了人群,官兵里三層外三層地把龍華寺死死圍住,只允許一名刑部書辦向外傳報寺內(nèi)的信息。

  許維坐在臺前,說不緊張那是騙人的。如果開棺后這張寅山真是被毒死的,那自己這一輩子的前途就算完蛋了。

  許維悄悄瞄了下和珅,發(fā)現(xiàn)他也是同樣的坐立不安,那額頭上冒出的汗水恐怕比自己的還多。

  “起棺!”刑部差役喝唱著。

  刑部的數(shù)十名忤怍在差役喝唱完畢后,立刻有條不紊地走上前去,各忙各地對被搬出棺材的張寅山的尸體進行骨骼勘驗。

  隨著刑部差役的行動,和珅的臉色更色緊張得不得了,頭不住地往外探,也想看清那張寅山是否真為毒發(fā)身亡。畢竟此事已是全京師皆知曉的大事了,事關(guān)自己的聲譽。

  經(jīng)刑部首席忤怍宋義的喝報,驗得張寅山周身大小骨殖均呈黃白色,確屬無毒因病而死。許維提著的一顆心總算定了下來,而反觀和珅則滿臉的沮喪不已。

  永琰與其他的官員商量了一會后,便讓刑部尚書楊定先當(dāng)場審問龍山縣知縣李譽廉。

  在鐵證之下,李譽廉及原驗忤怍林陽也都不得不承認(rèn)了這一堅定結(jié)論,兩人承認(rèn),原驗時,試毒銀針并未按要求用皂角水反復(fù)擦洗,不符合朝廷規(guī)定的檢驗要求;林陽向李譽廉只報服毒而死,卻未報何毒致死,等等。隨行而來的山西地方官們個個則面如土色,心緒不寧。

  許維不失時機地跪在十五阿哥面前,高聲說道,

  “這張鄭氏因奸謀夫一案實在是樁冤案,懇請十五阿哥上奏皇上,赦免冒新園、鄭娥二人,并對涉案的山西官員及朝廷某些官員進行嚴(yán)辦?!?p>  聽到許維的話,和珅真有如口中被人塞下個硬物般難受,恨不得馬上有把刀在自己手中,能捅姓許的幾下。

  “皇上派我來此監(jiān)察,必將如實回奏,爾等放心?!?p>  永琰對和珅說道,

  “和中堂,你對此案有何意見嗎?”

  和珅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苦笑說道,

  “此案實在是天大的冤案一件,地方官們蒙騙欽差之舉,著實令人氣憤不已?!焙瞳|倒也推脫得快,把罪責(zé)都一股腦推給了山西的地方官們。

  永琰倒不再繼續(xù)追問和珅,轉(zhuǎn)而又問另一位的陪審大員,兵部尚書、一等公阿桂道,

  “桂中堂,您看?”

  阿桂乃是名門之后,素看不起那走捷徑,廣受賄的和珅,他正顏答道,

  “冤案得昭雪,實乃是我大清之福也。之所以有此案,也是地方官員承辦案件時先入為主,層層草率結(jié)案所致,而朝中某位官員更是糊涂透頂,身為欽差大臣居然漠視人命,意圖粉飾地方之過。

  我想皇上自有他的處置意見,我等只需具實回奏便是?!?p>  聽到阿桂的暗諷后,和珅臉上青一塊白一塊的,甚是狼狽。

  既然在場大員都如此發(fā)話了,十五阿哥也就順?biāo)浦鄣亟Y(jié)束此次龍華寺之行,回轉(zhuǎn)宮中向乃父乾隆匯報情況。

  許維可不甘如此收手,回到府中在書房坐定后,咬著筆桿子冥思苦想了近一個時辰后,開始磨墨起草一份奏折,名為‘承審要案之大吏瞻徇欺罔請旨嚴(yán)懲’。

  許維邊寫邊詭笑不已,那眉飛色舞的樣子,好像憑白拾到珍寶似的,這自然應(yīng)是對付和珅這個大奸臣的,不然許維不會如此開心。整份奏折如下:

  臣掌云南道御史許維跪奏:

  為大吏承審要案,任意瞻徇,有心欺罔請旨嚴(yán)懲,以肅紀(jì)綱而昭炯戒。。。。。。山西龍山縣張鄭氏因奸謀夫一案,該縣原驗張寅山尸身系屬服毒殤命,現(xiàn)經(jīng)刑部復(fù)驗,委系無毒因病身死,所有相驗不實之知縣李譽廉著即行革職。。。。。。獨不解金永駿、和珅身為大臣,疊奉嚴(yán)旨何忍朋比而為此也。

  和珅承審此案,熬審逼供,惟恐翻異,已屬怪繆。而其前后復(fù)奏各折片,復(fù)敢狂易負(fù)氣,剛愎怙終。至謂現(xiàn)審與初供雖有歧異無關(guān)罪名。并請飭下各省著為律令,是明知此案盡屬子虛,飾詞狡辯,淆惑圣聰,其心尤不可問。。。。。。。

  請明降諭旨將和珅、金永駿瞻徇欺罔之罪予以重懲,并飭部臣秉公嚴(yán)訊,按律定擬,不得稍有輕縱,以伸大法于天下,以垂炯戒于將來。

  許維此折一上,即刻震動朝廷。許維把山西的官員一網(wǎng)打盡,并重點照顧上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和珅和中堂。這廟堂上之人誰人不佩服這許維的膽量與豪氣呀!

  許維能收買宮中太監(jiān),和珅也不例外。和珅同樣在第一時間內(nèi)看到了許維上呈給乾隆皇的奏折。

  當(dāng)和珅閱覽完畢之后,不由得又把許維給多恨深了一層:

  此人如此落井下石,實在是平生之大敵。如握有其把柄,誓必把其拉下馬。

  想歸想,行動上可絲毫不敢怠慢,即刻召來府上兩大幕僚,吳省欽、吳省蘭兩兄弟,商議多時后決定由和珅親自寫下罪己折上呈乾隆,企圖憑借著乾隆的恩寵蒙混過關(guān)。

  折上和珅訴說自己實因山西地方官的欺瞞而導(dǎo)致自己雙眼蒙蔽,但冤案已成,其罪還在己,望乾隆接受許維的意見從重懲罰自己,以讓朝廷官員引以為戒。

  通篇奏折把和珅自己說得罪無可恕,悲慘不堪,以期博得乾隆的同情。因有甚得圣寵的清妃在旁說情,加之乾隆現(xiàn)在也離不得和珅,和珅甚能從國庫外撈錢以供內(nèi)廷花銷之用,故和珅得以從輕發(fā)落。

  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經(jīng)過乾隆皇的御批,軍機處下達了朝廷諭旨:

  定山府知府盧辰、與和珅一道審訊的寧德府知府邊一泉、江嘉縣知縣顧品連、候補知縣余炎方均被革職。

  山西布政使荊蓀策因已死亡免于追究。忤怍林陽被杖八十判刑二年。已革知縣李譽廉從重處理,發(fā)往黑龍江效力,年逾七十不赦。

  生員李冰已在監(jiān)獄病死,而張母梅氏因誣攀冒新園而被杖一百并判徒刑四年。

  鄭娥因與冒新園同桌而食引起非議,實為不守婦道,被杖八十。冒新園則因與鄭娥同食教經(jīng),不知避嫌,被杖一百,舉人身份不予恢復(fù)。

  同日,諭旨下,山西巡撫金永駿免職,由明玉接任。和珅降三級罰俸三年。許維因功著加升為正四品銜光祿寺少卿。許維在乾隆心目中的印象分著實增加了不少。

  至此,全案審結(jié)。

  對于此案如此審結(jié),許維頗有些不滿意,皇上太偏袒和珅,看來想在皇上的有生之年里要治和珅于死地實在是難上加難。

  不單許維在想著如何致和珅于死地,和珅也在等機會給許維最致命的一擊,二人再次較量的時機很快就又來到了。

  注:1、劉統(tǒng)勛:字延清,山東諸城人。父棨,官四川布政使。統(tǒng)勛,雍正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先后直南書房、上書房,四遷至詹事。乾隆元年,擢內(nèi)閣學(xué)士。命從大學(xué)士嵇曾筠赴浙江學(xué)習(xí)海塘工程。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三年,還朝。四年,母憂歸。六年,授刑部侍郎。服闋,詣京師。擢左都御史。因言大學(xué)士張廷玉與額爾泰互相結(jié)黨而受乾隆之寵信,此后一路扶搖直上,十一年,署漕運總督。十三年,遷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改刑部尚書。十七年,命軍機處行走。十九年,加太子太傅。五月,命協(xié)辦陜甘總督,賜孔雀翎。二十一年六月,授刑部尚書。二十八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兼管刑部,教習(xí)庶吉士。三十三年,命往江南酌定清口疏濬事宜。三十四年,復(fù)勘疏運河。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盡,入朝,至東華門外,輿微側(cè),啟帷則已瞑。上聞,遣尚書福隆安赍藥馳視,已無及。贈太傅,祀賢良祠,謚文正。上臨其喪,見其儉素,為之慟?;刿嬛燎彘T,流涕謂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統(tǒng)勛乃不愧真宰相?!?p>  2、劉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自編修再遷侍講。二十年,統(tǒng)勛得罪,并奪墉官下獄,事解,賞編修,督安徽學(xué)政。疏請州縣約束貢監(jiān),責(zé)令察優(yōu)劣。督江蘇學(xué)政,疏言府縣吏自瞻顧,畏刁民,畏生監(jiān),兼畏吏胥。上嘉其知政體,飭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淬厲除舊習(xí)。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寧道。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fā)軍臺效力。逾年釋還,命在修書處行走。旋推統(tǒng)勛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有清名。再遷陜西按察使。丁父憂,服闋,授內(nèi)閣學(xué)士,直南書房。遷戶部、吏部侍郎。授湖南巡撫,遷左都御史,仍直南書房。命偕尚書和申如山東按巡撫國泰貪縱狀,得實,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署直隸總督,授協(xié)辦大學(xué)士。五十四年,以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降為侍郎銜。尋授內(nèi)閣學(xué)士,三遷吏部尚書。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xué)士。命偕尚書慶桂如山東讞獄,并按行河決,疏請寬濬下游。四年,加太子少保。疏陳漕政,僉丁不慎,途中盜米,致有鑿舟自沉,或鬻及檣舵,舟存而不可用,請飭各行省僉丁宜求殷實,皆如所議行。九年,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謚文清。墉工書,有名於時。

  3、太常寺:卿掌典守壇壝廟社,以歲時序祭祀,詔禮節(jié),供品物,辨器類。前期奉祝版,稽百官齋戒,祭日帥屬以供事。少卿佐之。寺丞掌祭祀品式,辨職事以詔有司,并遴補吏員,勾稽廩餼。贊禮郎、讀祝官分掌相儀序事,備物絜器,并習(xí)趨蹌讀祝,祭祀各充執(zhí)事。博士考祝文禮節(jié),著籍為式,壇廟陳序畢,引禮部侍郎省,并歲覈祀賦。典簿掌察祭品,陳牲牢,治吏役。庫使掌守庫藏。

  4、光祿寺:卿掌燕勞薦饗,辨品式,稽經(jīng)費。凡祭祀,會太常卿省牲,禮畢,進胙天子,頒胙百執(zhí)事。蕃使廩餼,具差等以供。少卿佐之。大官掌供豕物,備器用,稽市直,徵菜地賦額致諸庫。珍饈掌供禽兔魚物,大祭祀供龍壺、龍爵,辨燕饗等差。良醖掌供酒醴,別水泉,量曲蘗,并大內(nèi)牛酪。掌醢掌供醢醬,筵燕廩餼皆供其物,徵果園賦額致諸庫。典簿掌章奏文移。司庫掌庫帑出納。別設(shè)督催所、當(dāng)月處,俱派員分治其事。

  5、伍彌泰:(?—1786)伍彌氏,蒙古正黃旗人,副將軍三等伯阿喇納子。雍正二年襲爵。授公中佐領(lǐng),擢散秩大臣,遷鑲白旗蒙古副都統(tǒng)。乾隆十五年,賜伯號曰誠毅。二十年,授涼州將軍。三十一年,署鑲黃蒙古、正白漢軍兩旗都統(tǒng)。授內(nèi)大臣。三十八年,改駐西藏辦事。四十一年,擢理藩院尚書,兼鑲白旗漢軍都統(tǒng)。四十二年,調(diào)任吏部尚書。四十八年,授協(xié)辦大學(xué)士、鑲白旗蒙古都統(tǒng),充上書房總諳達。五十年,預(yù)千叟宴。五十一年,卒,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文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