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弘文館開懷暢談 長亭外灑淚送別
弘文館,獨獨余下李世民和東野老人二人。李世民在弘文館內(nèi),約見東野老人的目的,就是為了禮賢下士;畢竟這弘文館,就是為以前秦王幕府的十八學士所建造,在這里更顯得親切,又少了應(yīng)有的禮數(shù)。
此刻的弘文館,異常安靜,安靜到只余下兩個心跳的聲音。東野老人穩(wěn)坐秀墩之上,一副清雅高傲的樣子。李世民則是頗為隨意地坐在御案后面的素面黃花梨御座上,默默注視著東野老人。
他們都在等待對方開口。東野老人不知道李世民的最終用意:雖然性命無憂,但他會放歸自己歸隱山林嗎?李世民更是猜不透東野老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人,能為我所用嗎?兩人都在猜測對方心中所想,都想讓事物,向著自己設(shè)想的方向發(fā)展,可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靜靜等待!
這份安靜與冷場,終究還是有李世民將其打破。他誠懇地說:“世民自隋末,舉義旗誅無道,為的就是百姓安居樂業(yè),還百姓一個大漢盛世。學漢武追恒景,將我大唐帝國打磨成一個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利的盛世王朝??v觀華夏大地,自東漢末年,奸臣當?shù)?,三國紛爭,群雄并起,民不聊生;司馬昭一統(tǒng)華夏,可僅有三十載而已!至此以后,華夏大地又一次禮崩樂壞,紛爭不斷,好不容易,文帝一統(tǒng)寰宇,安邦治世,可是煬帝無道,好大喜功,又讓老百姓奴役于水深火熱之中。嗚呼痛哉!于是乎,世民提三尺長劍,一展男兒本色,就想讓百姓生活得好一些,國家安定一些。世民深深明了,百姓的命遠大于帝王將相之命;沒有百姓,何來的帝王將相之榮華富貴。百姓是國家的根基,更是國家的柱石。終,皇天不負,我大唐一統(tǒng)。為了百姓幸福,為了國家安定,世民愿行周公之義,習諸葛之志,做一賢臣,輔佐建成治國理政。誰曾想建成無仁君之志,竟將我逼上絕路,不得已天策府眾將士,才有此一舉,此事完全是被迫所致,請先生雅諒,更愿先生明鑒!至如今,只求先生授世民安天之計,以造福天下萬民”。談吐之間,李世民已經(jīng)起身,走到先生對面,雙手長長一揖,施了一大禮。
聽聞李世民,發(fā)自肺腑的一番高論,當說到愿做周公,輔佐建成之時,東野先生已老淚縱橫。聽完這一席話,他柔弱的心,已經(jīng)徹底崩塌,剎那間淚如雨下。幾百年了,天下終于出現(xiàn)一位英主,即是為百姓的幸運而泣,也是被李世民的誠懇折服。
先生頓了頓神,揮淚答曰:“事已發(fā)生,還有何求,只求殿下胸懷天下,將百姓當做汝子,輕徭役薄賦稅,方可富國強兵。然微臣終究老矣,已近七十,有心輔佐殿下,可是精力不足,實難從心,只求殿下放逐老朽還鄉(xiāng)養(yǎng)老吧!”說著以懇求的眼神,帶著無盡的仰視,深情地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再三挽留,可是老人去意已決。望著這一顆不可挽回的心志,李世民只能答應(yīng)東野老人,歸鄉(xiāng)養(yǎng)老!
君臣二人的談話,沒有多余的言語,在嗟嘆中結(jié)束。東野老人緩緩起身,轉(zhuǎn)身離開弘文館。李世民注視著老人的背影,略感蒼涼。還記得前些日子,尉遲敬德的勸諫聲,猶在耳畔:若其不為殿下所用,就一定要殺之,這樣便會少了一個強有力的敵人!
可是,此刻的李世民,真的不想再開殺戮,畢竟天下已經(jīng)為己所有;即使他為別人所用,一個將近七十的糟老頭子,還能做什么呢,還能用到什么地方呢?可能他這一輩子,真的累了,是該好好休息了。
轉(zhuǎn)身離去的東野老人,萬沒有想到,李世民會輕松地放自己離開。因為面對自己這樣一個世人謂之的大賢,如果不被君王所用,在依舊不太穩(wěn)定的政權(quán)之下,斷不能容得下自己。雖然也料定他定會以禮相待,但是沒想到的則是,如此之順利,更不曾料想的則是,李世民竟還賜給金銀細軟。
先生帶著深深的思索,緩步向門外走去。當其在跨出弘文館門檻那一刻,猛然回過頭來,對李世民道:“承蒙殿下對老朽的信任與寬恕,老朽雖老矣,但老朽在市井之間愿訪天下名士,以供殿下差遣;打江山是武將的事,此時天下初定,治理江山更應(yīng)是文臣的責任。”
李世民快步走向老人,緊緊握住了他粗獷的雙手,帶著激動與殷切的神情說:“多謝先生,承蒙先生不棄,只要有先生薦書,世民定會重用!”
聽他如此肯定的答復(fù),東野老人,通過眼神,深深感知到李世民的誠懇與雄心:的確,比建成強的太多了。緊接著,又聽老人緩緩問到:“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先生盡管言?”
“不知殿下,準備如何處置舊太子部下?”
這個問題其已經(jīng)深思甚久,故而真誠答道:“愿意歸我?guī)は碌?,我將一視同仁;不愿意歸我?guī)は碌模瑒t放任自流吧;只要不當反賊,一切都好說?!?p> 面對如此仁義的答復(fù),東野老人抬頭一聲長嘆:“殿下有如此胸懷,真是大唐之福,舊太子幕僚魏征魏玄成,具有安邦定國之大才,依老朽看來,此人才氣不輸興漢四百年之張子房,開蜀漢盛世之諸葛孔明。若殿下敢用,老朽愿憑三寸不爛之舌勸其歸順殿下,以保萬千黎民安居樂業(yè)!”
李世民聞之大喜:“多謝先生,素聞先生與魏玄成均為大賢,其也是胸懷忠義之心,內(nèi)書安邦定國之大志,如若真能得玄成輔佐,世民感激不盡!”說著,又是長長一揖,以謝先生!東野老人趕忙伸出粗狂蒼老的雙手,扶住李世民,也是長長一揖,以作知遇之恩的答禮!
隨后,東野老人領(lǐng)了李世民的旨意到刑部大牢,赦免了魏征的死罪。二人在牢房深處,來了一次促膝長談,從治國理政說到對人才的渴求,從雄心壯志說到了為國安民;從赦免舊太子一黨說到了李世民的仁義之舉。聽得魏征也連連點頭,不住稱贊李世民。
緊接著,東野老人說到了重點:“玄成,你我都有胸懷天下之志,可是老朽終歸老矣,只想過幾年清閑的日子,實在不想致仕。觀太子殿下,實乃難得一見的英主,此刻我亦當一回說客,懇求玄成能夠出山,輔佐于他!”
魏征時而嚴肅時而無奈,思索后緩緩道:“若,太子殿下想我輔佐于他,必先厚葬建成太子,人活一世應(yīng),以忠義為本,我應(yīng)當為建成殿下,盡最后一份孝心!”聽聞魏征如此之懇求。東野先生也深感自己在這一方面與魏征相去甚遠,這才是忠心的使然。
歷史的年輪,朝前發(fā)展,經(jīng)東野老人安撫,李世民答應(yīng)厚葬廢太子建成。而魏征看著李世民所做的一切,均是情真意切;于是便真心實意地歸順了李世民,進而為了大唐的貞觀盛世,立下了不朽功勛,開創(chuàng)了后世錚臣序幕。
看著一切已經(jīng)穩(wěn)定,東野老人便決定離開這是非之地。
一個月后,仲秋的長安城郊外。秋日的光影很是愜意,在通向四方的十字路口,幾顆高大的柳樹,將一涼亭包圍,柳葉已經(jīng)泛黃,官道兩旁的田地里,充斥著即將收獲的粟米,沉甸甸的谷穗。初升的朝陽,將天空染黃,美麗的云彩,點綴著東方天空,時不時走過的路人,牽著牛,拉著馬,扛著農(nóng)具,形成了一副愜意的秋日光影圖!
迎著秋日暖陽,從延興門走出兩人,一位老者和一個牽著一匹老馬的中年后生。隨著身影拉近,老者正是東野老人,后生則是魏征。不大一會,兩人走到?jīng)鐾ぶ拢环羁钌钋榈牡绖e之后,東野老人轉(zhuǎn)身上馬即將離開。
這時,又見從延興門,沖出一魁梧英俊模樣的年輕人,騎著一匹汗血寶馬,快馬加鞭朝著涼亭奔來。離了好遠,就聽到其高聲挽留:“先生緩走,先生緩走”。走近一看,正是李世民。看到太子而來,東野老人連忙下馬,與魏征一同側(cè)立于涼亭旁邊,等其走近之后,趕忙躬身施禮。李世民旋即扶起二人道:“世民知先生去意已決,沒想到今早竟已動身,連忙出門追趕先生,只求可以親自為先生送行,請先生勿怪。萬望先生金安!”
聽李世民如此一說,東野老人又一次被其真誠打動。這種知遇之恩,不得不讓人心生敬意。此刻的東野老人,雖有千般言語,可是不知道從何處說起。想了想,那就不說了;離別總是傷感的,狠了狠心,只能揮淚告別。
李世民又一次,握著東野老人的雙手,安慰道:“先生,別說了,一切我都明了,萬望先生珍重”。緊接著,李世民又吩咐隨后趕來的隨從準備烈酒,要親自為先生餞行!
接過遞過來的三小壇山西汾酒,三人舉壇共飲,千言萬語,萬般真情,寄托在這場酒中。擦拭著嘴角灑出來的餞行酒,李世民又豪氣道:“請先生忽忘當日之約,為世民訪遍天下名士!”
東野老人誠懇答道:“這怎能忘記,老朽只求天下萬民幸福安康”
話語之間,三人會心一笑。一番寒暄之后,東野老人跨上老馬,往東出關(guān)而去。只余下魏征和李世民緩緩注視著遠去的背影,看著這個背影有大變小,變成一個小點兒時,二人也牽著馬轉(zhuǎn)身回城。
在回城的路上,二人相談甚歡,李世民很感激東野老人的舉薦,魏征也很感謝李世民知遇之恩??粗愤吿锏乩镄燎趧谧鞯陌傩?,望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再看看長安城的繁華與盛世,以及絡(luò)繹不絕的各地商旅,隨著弘福寺的鐘聲響起,貞觀盛世就此拉開帷幕……
涅陽
小知識:弘文館,在太極殿與門下省的東側(cè),因為毗鄰門下省,為了理政方便,李世民繼位之后,就在這里處理所有的軍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