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下半場也是由六班的人,往自己家的籃筐上投球結果還投進了,這又為五班得了2分。這就等于有4分是自己人給對方得的分,只能說渣渣們都是人才呀。
而在比賽的過程中,兩個渣渣因惡意犯規(guī)便直接被罰出場了,這倆把打籃球當打架的敗類,以為直接把對方的球員給打到在地便是勝利了,但他們卻沒成想,在正規(guī)的比賽里是有裁判的、是有規(guī)則制約的,是不允許惡意攻擊對方球員的。
所以這倆人在開場沒多久便被罰出場外了,而替補他們的人,則是和他們沒啥區(qū)別的選手。頂多就是在球場上,跟著來回跑的角色而已,根本就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作用。
最后的比分12比2,六班好歹還得了2分,沒被人削禿就不錯了。于是乎六班便以慘敗收場,另一個B組的對決,則是四班的戰(zhàn)勝了三班的。這樣的話在首輪的淘汰賽,三班和六班就被淘汰出局了。
四班和五班戰(zhàn)勝了各自的對手,進入到了半決賽,去和一班還有二班比賽。我在得知了六班慘敗的消息過后,心里感覺挺得勁兒的,倒不是在幸災樂禍,因為這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內(nèi)的事。
下午進行的比賽都有:四個班的半決賽,季軍的爭奪賽,冠亞軍的決賽。對于小學級別的賽制而言,還真是比較的合理與規(guī)范。我和王超便一起來看下午的這些比賽了。
半決賽的對決分布為:一班VS五班,二班VS四班。
結果也不出所料,四班和五班都輸?shù)袅吮荣?,進入了爭奪季軍的比賽,一班和二班這兩個強隊意料之中的進入到了冠亞軍的決賽。而五班則獲得了這次比賽的季軍。
我和王超是比較好奇,那個一班的185大個能有多厲害,這等于是一個初二的初中生和一幫小學五年級的小孩在比賽。我在小學五年級的年齡是12歲,而這個185大個估計底是14歲。
12歲和14歲,雖然從數(shù)字上來說只是差了2個數(shù),但若是落實到了小孩的身上,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了。人從幼年的時候開始,個人感覺相差2歲為一個臺階。
身體上的差距更是顯而易見的,0歲和2歲是一個差距,2歲和4歲是一個差距,4歲和6歲是一個差距。到了8歲和10便是一個小分水嶺了,這兩個階段的差距到也不算太多。
可是10歲和12歲就會有不一樣的情況了,因為多數(shù)人在12歲就開始往更高的個頭上竄了,在這個年齡段以后,身高差不多是一年能長10公分以上,感覺一下。
一個身高有185公分的偽小學生,和一幫僅有150公分左右的真小學生去拼搶。這是個用腳也能琢磨明白,一般真小學生怎么可能會是185大個的對手呢。不過籃球比賽是五個人的運動。
從個人的戰(zhàn)力來分析,這個185大個肯定是絕對的至強戰(zhàn)力,但二班的綜合實力則更強。
二班的優(yōu)勢便是中距離投籃,作為小學生能在投籃上有一定的準度是挺不錯的了。雖然一班有如同巨靈神的185大個在籃下大殺四方,但一班其他人的籃球能力比六班的人強不到那里去。
比賽的時間是全場20分鐘,分上半場與下半場,半場的時間都是10分鐘。一班和二班居然還打進了加時賽,比分是8比8。這還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都以為一班能輕松的獲勝呢。
這也算是小小的證明了一下,小學生們只要是努力的在打球,也不會比初中生差的太多。最后的比分是15比11,結果仍然是擁有185大個的一班,獲得了比賽的勝利成為了冠軍,二班則遺憾獲得了亞軍。
小學畢業(yè)前的籃球賽就此拉下了序幕,可惜的是我沒能參加,心中不免有點小遺憾。而后來畢漣那幫人因為輸了球而導致心情不爽,開始在班級里嘚瑟上了,總想找茬打架欺負同學。
于是便欺負到了我的好友王超的身上,這位老兄雖然不是那種特別老實巴交的面瓜,但他的戰(zhàn)力則是妥妥的戰(zhàn)五渣。屬于挨罵不還口,挨打還不敢還手的人。當然在五年及之前我也是這種人。
做一個欺負別人的人,和做一個被別人欺負的人。估計10個人里面會有9個人會選擇去做欺負別人的人。至于原因嘛,不做過多的做解釋。而唯一的那個弱者,則總是用善良來掩飾內(nèi)心的軟弱。
所以我不愿意做那個弱雞,到了五年級的時候我就變成了一個敢于反擊的人。若是有罵我的人,我一定會出手打那個人,若是有打我的人,那我便打的他不敢在動手為止。以暴制暴嘛,這是最實用的做法。
王超被欺負了,我自然要去討個說法,不過這位小哥卻說:“咱們都是快要畢業(yè)的人了就忍一忍吧,逞一時之能是沒有什么必要的?!?p> 如果要是平時,我肯定把這哥們說的這句話給當成屁話,不過這次我倒是時覺得,他說的好像有點道理。因為我記得答應過李老師,在畢業(yè)之前不在打架,所以我便無視了這次的沖突。
可是呀,往往你不去招惹別人,可別人總是要招惹你。不是每次的退步都能換來海闊天空的,忍一忍也許能換來暫時的風平浪靜,但要想獲得風和日麗,便不是僅僅是靠忍一忍就能夠達到的。
有一天放學,畢漣和那幫渣渣就在校門口堵住了我。打架這個東西吧,不需要什么過節(jié)不過節(jié)的,只要別人想打你,那對方不管用什么借口便都是很好的理由。
一般碰到這種情況,我肯定是先動手的那個人,但是這一次,我沒有去動手打他們。就算被他們圍毆加圈踢,我始終都沒有還過手。不是因為我慫了不敢還手,而是因為承諾。
我答應過李馨老師在畢業(yè)前不和人打架的,結果可想而知,我被這幫敗類給揍的鼻青臉腫的。
王超因為要在當天做值日生所以放學比較晚一些,李老師在處理完日常的工作之后便也下班了。
我呢被揍了一頓之后,拍一拍身上的塵土便想先去學校里的衛(wèi)生間清洗一下臉上的血漬,而在去衛(wèi)生間的路途中,我正好碰到了王超與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