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六月中旬,山谷中蚊蟲繁密,聞人味而至,撲頭蓋臉,不死不退。即以衣物覆蓋,僅露口鼻也難以幸免。眾軍均未睡實,皆被叮咬一夜,后用篝火熏起濃煙才稍稍得以緩解,好在五更即天亮,吳開先干脆讓眾軍起身,打掃戰(zhàn)場。吳整理甲胄時,發(fā)現(xiàn)昨晚搭衣服處不是山石而是一個寶箱,吳開啟一看發(fā)現(xiàn)內有金條銀錠珠寶首飾等,應是馬賊為非作歹從四處搶掠的財寶,如今正好用在筑堡建軍上,此真天意也;眾軍從眾匪身上搜得散碎銀兩二十三兩,銅錢二十五貫;割取首級三十七個,尸身堆放在一起;拾獲腰刀馬刀三十五把,長槍長矛二十三枝,弓箭二十七副,弩九張,完整鎧甲六套,破損鎧甲四套;馬尸十二具,從林中尋回傷馬三匹,鞍韉俱在,共計十五具馬裝;又獲帳篷六頂,鐵鍋六個,各色糧食計十石,炊具若干。
清點完畢天也透亮了,用過早飯,哨兵報張老漢帶著白師爺及四十鄉(xiāng)勇進來尋人。雙方見面皆大歡喜,白師爺說昨天送回的傷兵都已妥善醫(yī)治了,宋應星說應該都沒有大礙,善養(yǎng)之能痊愈。吳這才放心,又讓白組織士兵鄉(xiāng)勇把能帶走的都帶走。白師爺見山路崎嶇運輸不便,便命人把匪尸燒了,又說甚為可惜。待蔣文等五人對空遙祭王斗一番后,眾軍便帶戰(zhàn)利品出山。
山外白師爺已停有車輛,眾人便把東西丟上車,一路高歌而還。行至三叉路口,威遠堡和金沙河堡的隊伍便要分手了,吳與之逐一握手,又各以紋銀三錢或等值財物相贈,兩堡隊伍笑逐顏開回去了;張老漢也要走,吳說您一人在山中生活不便,不如先隨我軍到堡內看看,張同意了?;氐骄高叡龋瑓敲鼘ⅠR肉送去食堂,用滾水煮過切好后平均分給全體人員每人一份。
吳領著張老漢在堡內參觀一圈,說堡中有房有地,您老不如搬來堡中居住,大家有個照應,您可以為堡中畜養(yǎng)牛馬,還可以自行養(yǎng)羊。張最清楚孤身的難處,特向往集體的好處,當即就答應了。吳問及山中蚊蟲一事,張老漢說用一種五葉之草,取汁水涂抹皮膚即可,吳道可否尋來,張道沒問題。吳說此番戰(zhàn)利品不少,沒有張老漢帶路難以取得此戰(zhàn)果,取出十兩紋銀相謝,張老漢堅辭不受,吳后來只好托人買牛羊交給其飼養(yǎng)。張老漢能向北邊販賣煙及貨物,畜養(yǎng)又是一把好手,靖邊堡的牛羊馬等在其照顧下長得頗肥壯,又養(yǎng)壯狗十數(shù)條,有效驅逐了竊賊,起到預警的作用,這是后話不提。
白師爺別出心裁,將馬匪首級送衙門報備后,讓人將首級釘在木桿頂端,圍繞城堡一圈,下書“犯靖邊堡者必如此例”。此舉一出,還真有恐怖震懾效果,連田間偷瓜偷菜的宵小都不敢來了。
次日吳又對參戰(zhàn)官兵進行了獎懲,這次結果比上次強不少,人人都敢向前,沒有了嚇尿和兵不血刃的人了。吳開先根據(jù)功勞分別賞賜一到四錢銀子不等,陳大炮、馬進忠、徐海龍消滅崗哨又設計阻擋敵人成功,所帶部隊無大傷,論功第一;鄭義手刃崗哨、蔣文擊斃匪首及眾傷兵論功第二,帶隊軍官論功第三,眾軍士論功第四。寶箱和所有戰(zhàn)利品都交給了白師爺,白清點后發(fā)現(xiàn)有五兩金條兩根,五十兩大銀十錠,散碎銀兩八十七兩,珠寶首飾計二十三條根,有效緩解了部分后勤壓力。眾軍來領賞時,有人對同樣出力,外堡人得銀三錢,本堡人得銀一錢提出異議,白師爺開導道:一外堡人是客軍,自然要分的多;二外堡人論功只此一次,本堡人論功常有;三外堡人得吳守備恩惠只此一次,本堡人自擴建以來凡事皆仰仗吳守備,你們道是公平不公平?異議者一想確實如此,便化解了心中塊壘。
六月十八日,吳又趕往兵備衙門,將此事詳細匯報給丁啟睿,丁聽了很高興,道吳守備平時多練兵練好兵是對的,方圓二三百里的匪患吳守備都可率兵平定,事后上報即可。聽上峰說后金對蒙古作戰(zhàn)已經(jīng)取得優(yōu)勢,不少蒙古部落已在事實上倒向后金,只有外喀爾喀和察哈爾還在苦苦支撐。后金穩(wěn)定局面后必將揮戈南下,介時少不了要與大明再見高低。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靖邊堡地處一線,守備回去多加勉勵吧。
吳開先回去把此事和白師爺商量,白不禁道:“真想不到大明從土木堡之變至今的近兩百年未了之局,這么快就被后金以數(shù)年的時間搞定了,看來十萬鐵騎在東亞真是決定性的軍事力量,這比大明的邊墻堡壘后的數(shù)十萬步卒要有效得多了?!?p> 吳開先道:“那我們不也在修堡壘練步卒嗎?這條路是否還是錯了?”
白道:“守備明鑒,銃兵雖貴,也不及騎兵的四分之一,戰(zhàn)爭本質是消耗戰(zhàn),只要后金無法在長城內有效立足,待冬季不再漫長寒涼,遲早會被大明的國力碾壓至死?!?p> 這種把希望寄托給天時的說法,白師爺自己都沒信心,何況吳開先。吳正想回話,恰逢此時蔣文來找,吳就告辭出去了。白也犯愁,他點燃一根煙,自道:黃臺及和李自成之所以強大,并不是其個人才能比死在他們手里的那些大明總兵總督強多少,而是因為他們手下有一支十萬量級或五萬量級的騎兵隊伍而已!有這樣的力量在手,只要對外不犯低級錯誤,內部不分崩離析,即使是平庸之才,也能取得在歷史上也數(shù)得上號的驕人戰(zhàn)績;而他們的對手就比較悲催了,騎兵對步兵三比一的天然機動性差距就擺在哪里,不服不行,一萬騎兵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能把一萬步兵耍得團團轉。老吳同志啊,火銃我已經(jīng)幫你到這了,往后是衛(wèi)青霍去病還是曹文詔艾萬年,就全看你自己的了。